安顺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起源于1977年贵阳师范学院安顺分院理化科,1978年成立物理科,1980年教育部批准建立安顺师专,1984年成立安顺师专物理系,1994年更名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2006年教育部批准成立安顺学院,2008年更名为安顺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2013年院系调整组建安顺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年学科调整后成立安顺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已有40多年历史,是我校历史悠久的院系之一。
学院现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5人,助教3人;博士14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硕士学位教师占95%。省级“金师”(教学名师)1人、市管专家6人、市中青年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人,安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3人。
学院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物理、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共5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材料与航空为两个校级重点支持学科;拥有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电子电气与信息网络工程中心,省级研究中心——贵州省失效分析与可靠性研究中心,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2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学院拥有实验室面积近3000平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拥有力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中学物理开放实验实训室、电工电子、单片机原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工程、传感技术、嵌入式系统、电子仿真、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分析与检测、高性能计算平台、金工车间、金属热处理实验室、金相制备实验室等20多个专业实验室。
学院与贵州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航空装备基础产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不断强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全天为学生开放“电子制作”“电子仿真”等实验室,积极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2020年以来,学生荣获全国金相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奖1项;全国蓝桥杯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5项,省级三等奖6项;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1项;获2018年“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铜奖1项。
学院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科研水平逐年稳步提升。目前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0余项,地厅级项目30余项。2018年至目前,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EI收录8篇,CPCI-S收录4篇,中文核心14篇,学生发表论文3篇,立项科研项目13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30余项,出版专著1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70余项。